记者近日在山西临汾采访时,一项名为“油改电”的新兴业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这家名为尧兴新能源的公司原本从事通信领域电源生产,在新能源“东风”之下,不断扩展业务版图,找到了一个又一个“赢利点”。
在环保压力较大的临汾,柴油工程车是“污染大户”,当地对工程车“油改电”需求强烈。尧兴瞅准这一市场,利用自身在电源电控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,探索开展工程车“油改电”业务,即把工程车燃油系统换装为锂电池系统。
尧兴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周良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一台柴油装载机每小时耗油18升,一天工作10小时,要花费1440元左右;改电后,每小时耗电40度,一天花费仅320元,这样一天就能省下1000多元。
不仅环保,还能降成本,尧兴的“油改电”业务受到企业欢迎。临汾环源建材公司去年5月投入40万元改装了一台装载机,不到一年时间就省出了近30万元油钱,预计今年就能把改装投入收回。
“比起新买电动车,‘油改电’更便宜,还能延长装载机寿命、减少浪费,改装后还可以享受5年的保修期。”企业负责人张文进说,改电后充电1小时,可工作4小时,到午饭时再充上,不耽误事儿,性能也稳定。
首批企业换装改造的消息传开,越来越多的个体户、民营企业、国有企业找上门。尧兴新能源公司董事长王玉萍说,随着环保政策倒逼,工程车“油改电”需求大增,预计今年尧兴的“油改电”业务量将达到1000辆,可创造产值近3亿元。
除了工程车“油改电”,尧兴还在积极拓展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、光储充检智慧充电站等业务。“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,让我们这样的小企业也能尽情施展。”王玉萍说。
一家小小的企业,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广阔天地。在新能源这片新兴“蓝海”之中,既有像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中国电建这样的“巨轮”,也有无数中小企业千帆竞发、追风逐浪,在不断增长的市场中嗅得商机,分得一杯羹,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我成长。
这种“烟火气”首先来自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心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,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推进绿色低碳发展。在“双碳”目标引领下,传统行业改造升级,节能环保、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加速发展,绿色消费不断增长……从生产到生活,都在向“绿”而行,由此带来巨量的新能源市场需求,为中小企业向“新”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“烟火气”也来自日趋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链。王玉萍告诉记者,“油改电”所需锂电池、电机、电控等组件的零部件都能在国内配备完成,这得益于我国完备的新能源产业链条。就像在肥沃的土壤上一颗种子能够顺畅发芽,新能源产业聚链成群、集群成势,为中小企业营造适宜成长的便利条件。
“烟火气”还来自与时俱进的企业家精神。市场活力来自人,特别是来自企业家,来自企业家精神。在追“风”逐“日”、上天入海的新能源战场,处处是民营企业家的身影。采访中,一位企业家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走上新能源赛道的初衷:“做企业不能躺在原地,要跟着大势走,才能挣到钱。”(新华社太原3月26日电)
(责任编辑:刘朋)